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,先叫他S好了。
S很喜欢恐龙,一次我随意的和他说了一句:你看过《星际恐龙》的动画片吗?我觉得挺好看的。
一个礼拜之后S兴冲冲的和我说:老师我看了《星际恐龙》了。
然后我问:你现在会画恐龙了吗?
S自信得和我说,会!
然后随即画了一只恐龙给我看。
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
同样是S和我说:老师我不喜欢手工课。——即使是简单的剪贴他最喜欢的动物,他也觉得没什么动力。
当然S的手工课课程也是他所有课程中效果最不好的。
时间久了,我发现其实S并不是讨厌做手工,而是因为他觉得手工课无法表达出他想要的效果,所以觉得很无趣。随着上课时间的深入S动手能力也逐渐提高,有一天他突然和我说:老师,其实我现在觉得手工课也蛮有趣的。
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熟能生巧的故事。
继续说S
有一次画水粉,S用水粉制造除了水滴效果,使整体画面效果很突出。我很开心的表扬了他。于是S似乎受到了鼓励,有机会拿到水粉就会开始练习水滴效果。
到后来他已经将水滴效果熟练练习成了本能。
于是乎接下来的绘画课程,但凡拿到了水粉颜料,他都会尝试用水滴效果。即使我后来不断和他说要学会变化,尽量做到每次不一样之类。但是效果似乎微乎其微。
当然我要说的也不是让学生展开思维,学会变化。
我要说的是:如果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,偶尔扇动几下翅膀,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。——这就是蝴蝶效应。
我们在教学过程中,做的每一件事,说的每一句话就好像那只蝴蝶,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印象,继而影响到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,最后演绎成龙卷风。
因此这一年的教学中,我认识到我们在教学是:关注细节。
207 周杨超